不是对8年的否定 而是还原历史原貌

首页 > 山西特色 > 历史|发布日期:1970-01-01|编辑: 山西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在全国大中小学教材修改这一历史概念到底有何深意?

    A 恢复14年抗战史提法,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教育部称,此举动是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日前基础教育二司又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多位受访学者强调,14年抗战不是对8年抗战的否定。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来说,时间跨度的增加,是对中国人民连续一贯、脉络清晰的抗战历史的一种恢复和升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说,8年到14年不是改变,而是还原历史原貌。1937年作为历史节点的意义,在于全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同样不会被否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说,历史上使用8年抗战的提法,是考虑到对当时特殊历史环境的尊重。恢复14年抗战史的提法,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事实上,近年来,史学界、教育界一直在积极致力于通过教材,引导年轻一代更真实、全面地了解抗战历史。2016年9月28日,教育部官网披露了教育部对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349号提案——《关于尽快将中国十四年抗战史纳入到中、小学教科书的提案》的答复函。
    答复函称:“2011年,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其中明确提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等。这些课程学习要求与您所提意见精神是一致的。目前,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正在抓紧组织编写修订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相关学习内容和要求都将相应体现在新编修的历史教材中。”

    B 增加东北抗战的学术依据是什么?

    此次中小学教材修改的历史内容,主要是增加了东北抗战的时间段。这一修改的学术依据是什么呢?
    汤重南说,14年抗战这个概念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
    李宗远说,事实上,学界大约在2005年就结束了争论,一致认定中国抗战历史应为14年标准。这个标准在纪念抗战60周年期间得到了贯彻和体现。
    汤重南说,14年抗战更符合历史事实。首先,中国抗战第一枪在1931年沈阳北大营就已经打响;第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30万东北抗日联军在1931年至1937年之间于白山黑水之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牺牲。
    李宗远说,从1931年开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逐步推进,中国对日本的反抗和防范也在逐步推进。在1931年至1937年间,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就在积极部署抵抗,9月19日还发表抗日宣言,东北义勇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壮大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广大民众参加抗战。在此期间,国民党方面也有东北军余部继续进行对日抗战,还有十九路军参加的淞沪抗战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说,我多年呼吁14年抗战的提法,在多次学术研讨会上、论文当中,一直坚持这样的立场。教材的修改是对抗战问题认识的巨大进步,令人欣慰。
    他认为,14年抗战史的主要依据在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连续14年没有间断过,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没停止过。因此,东北的抗战不仅是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华民族持续不断、不屈不挠的抗争,都应该计入抗战的史册。
    很多专家提到,抗日战争的时间超过8年不仅仅是中国学者的研究结论,日本著名史学家江口圭一在《日本十五年侵略战争史》也提到:“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是零散、孤立的战争,而是彼此有内在联系的一连串战争。分离华北工作是满洲事变的继续,进而引起日中战争;日中战争的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它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否取消满洲事变的产物满洲国,是日美谈判的大争论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满洲事变与亚洲太平洋战争之间,也存在直接的内在联系。在这十五年中,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持续未断,走上了扩大侵略的道路。根据上述理由,可以将这三次战争统称为十五年战争。”

    C 重新书写历史意义何在?

    李宗远说,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民族脊梁、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汤重南说,8年抗战不能将为民族而战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内,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流血牺牲,“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世界闻名,特别是我们的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些不被算作抗战历史,是极大的不公。
    这一新的历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势力扭曲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排他独断地抹杀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中流砥柱的不良居心。
    此外,汤重南还表示,在国际上存在一种长期历史偏见,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米特在《被遗忘的盟友:中国抗日战争》一书中对这种偏见也提出过批评。14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
    张玉来说,14年抗战史的书写,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接。譬如日本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等,都将中国抗日战争起点定位于1931年。这样的呼应是对日本国内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的一种肯定,有助于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
    张玉来还认为,应以此次教材修改为契机,进一步研究梳理抗战史,消除近年来“抗日神剧”等历史泛娱乐化所造成的认识混乱以及价值观扭曲,加强对青少年乃至全社会的历史传承,积极正本清源。

据新华社

    ○相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14年抗战表述更完整、更全面、更客观

    据新华社电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启抗日序幕。1937年7月7日,宛平城外卢沟桥的炮声和枪响,把中国带入全面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是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战场。14年抗战比8年抗战的表述,更完整、更全面、更客观。”11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对新华社记者说。
    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完好地保存着1945年8月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的旧址。1945年8月21日,中国在湖南芷江以战胜国姿态接受战败国日本的投降。日军方面向中国军队献交了在华兵力部署概要图,在记载着投降详细规定的备忘录上签字。芷江受降终结了14年抗战,它是亚洲,也是二战东方主战场胜利的标志点。
    从1985年开放至今,以芷江受降旧址为核心陈列的受降纪念馆已经接待了海内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吴建宏告诉记者,日本也有部分人士前来参观和忏悔。“日军在芷江向中国军民投降的视频和文字资料不仅仅属于中国,它还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抗击法西斯取得胜利的历史见证。”吴建宏表示,二战中,中国的抗战起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付出的牺牲几乎是最惨重的。受降纪念馆有一部分陈列,就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奋起抗日的英雄事迹。14年抗战,更完整、更全面、更客观展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吴建宏说,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可以让年青一代勿忘历史。这同时也警告日本右翼势力,必须要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相关推荐
最新资讯
最新人物
最新视频